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回首頁

:::

新聞發布

法務部公布「95年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研究結果」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
  • 點閱次數:1435
法務部公布「95年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研究結果」 今(13)日假法務部二樓簡報室舉行之「95年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研究結果」記者會係由法務部次長朱楠主持,會中邀請中華民國乾淨選舉促進會柴松林理事長、台灣透明組織余致力執行長、陳俊明理事、澄社黃秀端社長、東吳大學盛治仁教授、相關政府機關代表及關心廉政議題人士等40餘人參加。 法務部朱楠次長致詞時表示,「廉潔」(integrity)是對一個政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政府的施政缺乏廉潔的基準,則吏治不清、官箴不正、弊病叢生,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必然為之下降,國家的整體治理亦將產生危機;因此,世界各國莫不專心致力於廉政工作的推動與維持。另本部為提昇政府廉潔效能,回應民眾殷切期待,依據臺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共同意見召集相關單位共同研商,訂定之「反貪行動方案」,業經行政院於本年11月30日核定。方案訂定之目的即在掃除貪瀆等影響經濟發展之因素,亦擴及重大影響政府形象之經濟犯罪,期能有效提昇政府廉潔效能,強化國家競爭力。 記者會由台灣透明組織陳俊明理事針對「(一)政府整體的廉潔程度(二)對各類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政府機關執行業務之觀感(三)當前政府廉政措施、反貪、掃除黑金的成效(四)當前政府防貪與肅貪進行解讀。各與談人員發言踴躍,意見充分交流,對法務部召開此次記者會之意義咸表肯定與支持。 整體而言,與談學者指出,國家社會貪腐情況嚴重時,不但使民眾對政府公信力喪失,亦直接影響公權力的執行,行政效率自然不彰。就本次公務人員清廉程度評價排名,河川砂石業務管理人員貪腐情況雖然最為嚴重,但對國家整體發展的影響層面可能還不如有權參與決策的中央政府官員及各級民意代表暨職司社會正義最後防線的司法人員深遠。因此,要有效防制貪腐,除應朝行政公開、透明的方向進行外,更應樹立典範及建立良好的行政權。 比較「2006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與本次民意調查結果,發現我國政黨與國會的貪腐情形在國際間評價較為落後,在國內調查中清廉度亦呈現下滑趨勢。與談學者呼籲,在目前中央監督制衡機能不足的情況下,亟待全民覺醒,跳脫狹隘之意識形態,確實以選票存優汰劣並組成類似「草根組織」之團體,以民眾的力量達成真正監督的效果。 與會學者專家並於記者會中,對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以下具體建議:研究推動公費選舉制度,讓有能力而沒有錢的人也可以有機會經由選舉為公眾服務;應透過有計劃,持續、普遍的全民教育,使反貪、反賄選的觀念深植社會各階層;公職人員財產來源不明之相關處罰制度,應回應民眾期待,加速推動立法;政府對檢舉貪瀆不法之保護應更週延,使民眾勇於糾舉不法;順應民意設置專責廉政機構,統一事權展現政府清廉執政決心。 主持人朱次長於記者會中指出:打擊黑金、檢肅貪瀆,法務部責無旁貸,只是廉政工作非僅肅貪,防貪及反貪也非常重要,目前所推動的預防性政風,也就是採取各項預防性措施,期望將前端工作做好,以避免或減少事後的調查與肅貪作為,並積極宣導教育全民反貪。近年來國內外有關我國貪腐情況的評比未盡理想,希望朝野能共同正視貪腐問題的嚴重性,捐棄成見,加速相關法案的審議,奠定我國可長可久的法治基礎。另有關「世界經濟論壇(WEF)」、「國際洛桑管理學院(IMD)」及「環境永續指數」等評估調查,行政院已責成經建會、環保署召集相關部會,就評估報告中我國之劣勢項目,定期召開會議研商改善作為。有關與會學者專家提供之寶貴意見,將納入政府檢討研擬廉政政策之重要參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