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回首頁

:::

新聞發布

兩公約第四次國家報告 展現深化人權承諾 盼與社會共創公義未來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
  • 點閱次數:280

我國於本(29)日正式發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合稱兩公約)第四次國家報告。這份報告不僅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更是我國從威權走向民主後,一步一腳印,持續深化人權保障的真誠紀錄。人權工作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政府期盼透過這份報告,誠懇地向國人與世界說明政府的努力,並虛心傾聽各界指教,讓我國的民主與人權基石更加穩固。

回顧2020年至2024年,我國在人權保障的制度建構上,邁出了關鍵的一大步。國家人權委員會於20208月正式成立,為我國人權監督機制樹立新的里程碑;行政院也於20226月成立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專責統籌協調跨部會人權事務;行政院所屬二級機關計18個部會更陸續設立人權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討論人權議題,顯見我國人權治理機制已愈加成熟與完備。

此間政府也積極回應社會的變遷與人民的期待,在政策方面,分別制定「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及「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等,以完善人權保障。不僅如此,在諸多法制面呈現具體進展:於2020年修正監獄行刑法與羈押法,參照聯合國曼德拉規則,增設獨立外部視察小組,加強監督機制;於2023年制定的最低工資法將基本工資審議機制法制化,提升勞工權益保障;人口販運防制法的修正更使我國法規貼近國際標準;因應數位時代挑戰,行政院修正「性暴力犯罪防治四法」及刑法,增訂「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章」,決心為國人,特別是婦女與兒少,建構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同時,政府也持續推動移工保障、原住民族權益、性別平權、跨性別者權益等各項工作:於2022年提出「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為優秀技術移工開闢轉為中階技術人力途徑;於2023年修正礦業法強化「諮商取得部落同意參與」原則;於2024年訂定「性別友善廁所倍增行動方案」,體現聯合國「不遺漏任何人」原則等。這些政策讓過去的「形式平等」朝向「實質平等」前進,採取積極措施彌補特定群體的結構性劣勢,種種的努力,是政府要讓社會各階層擁有更公平的生活保障。

這份報告並非僅是彰顯政府的施政成果,更重要的是展現我國自主接軌國際、負責任的態度。報告中,政府針對第三次國際審查的92點結論性意見,逐一進行檢視與回應,這代表政府願意接受各界的檢視與指正。從法規的檢討到行政措施的改善,都是政府與民間社會共同努力、不斷對話的成果。

本部已籌組第四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指導小組,國際審查預訂於明(2026)年舉行,將邀請國際專家來臺審查,持續透過國際對話機制檢視與精進人權保障工作。

人權保障需要政府與民間社會的共同努力。本次報告不僅是對過去四年努力的檢視,更是對未來的承諾與期許。政府將持續以開放態度接受國際檢視,不斷精進制度設計與政策執行,讓我國成為亞洲人權保障的典範。

兩公約第四次國家報告電子檔已上傳至本部「人權大步走」網站,敬請掃描下列QR Code,或輸入網址https://www.humanrights.moj.gov.tw/

附件下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