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回首頁

:::

新聞發布

國際透明組織公布2007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民調結果,被調查的國家當中,以政黨及國會貪腐程度最嚴重,台灣未被納入本次調查範圍。法務部呼籲社會各界參與反貪及反賄選活動,共同發揮社會監督廉政的力量。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
  • 點閱次數:1372
國際透明組織委託國際蓋洛普公司執行一項跨國性民意調查,於本(2007)年12月6日公布2007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Global Corruption Barometer,簡稱GCB)民調結果。台灣今年則未被納入調查範圍。該指數於2003年7月首度公布,當年納入調查國家僅45個,2004年、2005年及2006年台灣均納入調查範圍。 今年(2007)年這項調查在全球60個國家訪問63,199位民眾。問卷題目包括:民眾認為未來3年該國貪腐情形會不會改善;對政府反貪成效的評價;民眾評價該國各部門或機構貪腐的程度(以1至5分評比,1分代表完全沒有貪腐,5分代表貪腐非常嚴重);過去1年受訪者或其家人是否曾被相關部門或機構人員索賄的經驗;過去1年受訪者或其家人是否曾向相關部門或機構人員行賄;受訪者行賄支付的金額多少。 調查顯示,全球受訪民眾認為貪腐嚴重的部門或機構依序是政黨(4.0分)、國會(3.6分)、警察(3.6分)、企業(3.5分)、司法(3.4)、稅務(3.3)、媒體(3.3分)、醫療(3.2)、公共設施 (3.1)、教育(3.0)、登記許可(3.0)、軍事(2.9)、非政府組織 (2.9)、宗教(2.8)等。顯示貪腐不僅存在於政府部門,也發生在民間部門,反貪腐僅倚靠政府的力量仍有不足,需要民間社會及私部門攜手合作。 2007年調查結果亦發現,全球54%受訪民眾認為政府打擊貪污的成效不佳,只有28%的受訪者肯定政府打擊貪污的成效。另外,54%的全球受訪民眾認為未來3年貪腐會增加,26%的民眾認為會維持一樣,只有20%的民眾認為未來3年貪腐會減少。顯示多數受訪者對未來貪腐的改善並不樂觀。 為提昇政府廉能及競爭力,法務部近幾年推動反浪費、反腐敗及反貪污等廉政措施,期盼社會各界持續參與各項反貪、反賄選活動,以發揮社會監督廉政的力量。法務部相關執行成效包括: 一、強力掃除黑金: 自2000年7月迄2007年10月,各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辦貪瀆起訴案件計4,059件,起訴10,705人,查獲貪瀆金額約新臺幣305億678萬元,其中高層簡任以上公務人員有620人、民意代表623人、中層薦任公務人員1,917人、基層委任以下公務人員3,081人,以及一般民眾4,464人。 二、周延及落實陽光法案: 訂定「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政務人員辦理財產強制信託實施要點」,推動財產強制信託。修訂「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擴大公職人員申報範圍,增訂財產強制信託條款、對意圖隱匿財產而故意申報不實,以及財產異常增加且無正當理由未為說明、無法提出合理說明或說明不實者,增列行政罰則。 三、強化反貪作為,訂定掃除黑金行動方案、反貪行動方案,統合檢察、調查、政風系統及各機關力量,以聯合打擊腐敗。 四、推動成立專責廉政機關,提出法務部廉政局組織法草案,經行政院於2005年10月27日函送立法院審議。 五、結合檢、警、調、政風系統加強反賄選,避免惡質選風腐蝕廉政根基。 六、宣導企業反貪觀念,結合相關機關協助企業建立內部倫理規範和內控機制,防制私部門貪腐。 七、完成政府資訊公開法立法,推動落實資訊公開。 八、推動全民反貪,促進民間參與廉政工作。(如開辦社區大學廉政課程、組織政風志工隊、舉辦社區座談會、大型反貪活動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