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新聞發布
法務部公布「92年至94年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研究結果」記者會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
-
點閱次數:1819
法務部公布「92年至94年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研究結果」記者會
掃黑肅貪查賄成效待努力,設置專責廉政機關獲支持
今(30)日假法務部二樓簡報室舉行之「92年至94年台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研究結果」記者會係由法務部次長朱楠主持,會中邀請台灣透明組織洪永泰理事長、余致力執行長、陳俊明理事、中國人權協會蘇友辰副理事長、中華民國乾淨選舉促進委員會謝立功秘書長、相關政府機關代表及關心廉政議題人士等40餘人參加。
法務部朱楠次長致詞時表示,沒有廉能的政府,就沒有良好的施政品質,人民就不可能享受美好的生活環境;對企業而言,沒有廉能的政府,就不可能創造優質的經濟環境,企業的投資意願自然低落;經濟情勢低迷不振,社會治安狀況自然惡化。政府清廉程度攸關一個國家的治亂興衰,因此行政院針對「國際透明組織(TI)」、「世界經濟論壇(WEF)」等國際性研究組織,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之國家競爭力、政府施政清廉度等議題發表之調查評估報告,召集相關部會就報告中我國之劣勢項目,研商改善作為並擬定對策,改善民眾及企業界對政府施政的負面觀感。法務部也將持續努力,結合檢察、調查、政風整體力量,加強掃黑、肅貪、查賄等重點工作,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促進經濟永續發展。
記者會由台灣透明組織陳俊明理事針對「(一)台灣地區民眾對違反廉政行為嚴重程度之評價(二)台灣地區民眾對公務人員清廉程度的評價(三)台灣地區民眾對政府廉政政策的看法(四)焦點團體座談內容」等4部分,進行調查數據解讀。各與談人員發言踴躍,意見充分交流,對法務部召開此次記者會之意義咸表肯定與支持。
整體而言,與談學者指出,近3 年來,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的變化雖然不大,但是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政黨輪替後,25類人員中有14類人員的評價逐年下滑,足徵民眾在主觀印象上,認為政府部門清廉度仍未能有明顯改善。但於調查中亦發現民眾對常任文官的評價較佳,至於民選首長、政治任命人員、民意代表的評價較差,顯示出權力使人腐化,上述人員除應加強自律外,政府並應研究建立周全有效之監督機制。
由調查結果發現近七成受訪民眾認為政府成立專責廉政機構,有益於促進政府的清廉政風;另有約六成民眾對政府掃除黑金、肅貪、查賄成效並不滿意。
與會學者專家並於記者會中,對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以下具體建議:政府應研究如何適度介入監督使候選人競選財務透明化;比照日本建立政黨提名人發生操守問題時之連坐責任制度;公職人員財產來源不明,不宜適用無罪推定,而應改採合理懷疑;政府對檢舉貪瀆不法之保護應更週延,使民眾勇於糾舉不法,以促進全民監督;引進民間力量,設置廉政委員會協助檢視廉政機能,健全相關廉能機制。
主持人朱次長亦於記者會中,除引述法務部自89年7月執行「掃除黑金行動方案」迄95年3月,69個月來,貪瀆起訴案件計3149件,起訴人數7724人,其中高層簡任以上公務人員有415人,民意代表519人,以說明政府貫徹廉政之決心,並感謝與會學者專家提供之寶貴意見,將納入政府檢討研擬廉政政策之重要參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