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新聞發布
法務部特別提醒民眾提高防詐騙意識,阻絕詐欺集團之犯行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
-
點閱次數:1482
法務部反詐騙新聞稿
95.01.18
有鑑於電話詐欺恐嚇集團日益猖狂且手段翻陳出新,造成人心惶惶,嚴重危害社會治安,行政院乃於93年4月23日召開反詐騙跨部會協調會議,緊密結合檢、警、調的力量,進行雷厲掃蕩,並由電信監理、金融管理、教育宣導、媒體宣導等方向四管齊下,積極宣導管理,提高民眾的防騙意識,本部亦全面積極投入掃蕩電話詐欺恐嚇集團犯罪行列,呼籲全民一起反詐騙、反恐嚇,至今已一年有餘,於雷厲執行各項因應措施後,已有效重挫電話詐欺恐嚇集團的詐騙犯行。
依據統計,於94年度詐騙類型排名第一是「中獎通知」、其次是「假冒機構(公務員)詐財」、第三則是「假借信用卡遭盜刷詐財」。而詐騙管道已從「直接接獲騙徒電話」轉為「接獲電話語音」方式,詐騙集團不斷翻新詐騙手法,自94年9月中旬開始,詐欺集團由以往假借各金融機構催繳信用卡費,再通知民眾因被人冒用身分盜辦信用卡的詐欺方式,改為由地方法院或行政執行署通知民眾,存證信函未領或未出庭的詐欺方式,用須設定「國家安全監理帳戶」(業由詐欺集團設定)為由,誘使不知情之民眾前往銀行辦理電話語音(或網路)轉帳,此類型犯罪手法為時下最新興之詐騙手法,歹徒經常得逞,被害損失皆為鉅額款項。
分析此類詐騙手法為利用司法或警察機關名義,以電話通知被害人涉犯詐欺等經濟犯罪,須出庭應訊,使被害人緊張恐懼。再告知被害人有可能係因個資外洩,致遭歹徒盜用辦卡,危及存款安全,使被害人更加焦慮。再以警調辦案為藉口,要求被害人須設定安全帳戶,誘使被害人將所有銀行存款存入上開安全帳戶。繼謊稱檢調已查獲銀行行員與歹徒勾結,涉及盜賣個人資料,要求被害人只要辦手續,千萬不可與行員交談,致被害人慌張辦理電話語音轉帳,不敢詢問此申請有何風險及用途。此詐騙手法為近來最新興之手法,已高居95年1月份詐騙手法的第一名(次為假中獎通知、假綁架及親友出事詐財)。
法務部特別呼籲民眾於接獲上開語音電話後,應先保持冷靜,並了解正確的法院通知會於傳票上載明案件承辦人正確的電話及姓名,不可能以「電話語音」通知出庭當事人;又如接獲上開詐騙集團來電所留的電話,亦應先透過104查證是否為公家機關。再警察機關辦案必須親自詢問並製作談話筆錄,不會在電話中詢問資金帳戶等問題。民眾若接到此類電話,請將相關內容紀錄下來,並立刻撥打165反詐騙專線,165會協助查證,並進行斷話,阻止歹徒繼續行騙。最後再說明一點,若因接電話之初,誤以為是司法機關調查,已告知歹徒身分證號及開戶銀行、帳號等個人資料,不必過於驚慌,因這部分資料不影響存款安全。
年關將近,詐騙集團看中民眾多數領有年終獎金
正絞盡腦汁、翻新手法行騙,法務部特別提醒民眾提高防詐騙意識,阻絕詐欺集團之犯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