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消費者保護(資料來源: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
「讓抗生素遠離餐桌」 全球性的危機,您早已身在其中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
-
點閱次數:9173
一、前言
台灣美食的多樣與變化性舉世知名,但美食背後所隱藏的健康風險,決定了台灣究竟是美食王國或是美食亡國。近年台灣食安問題頻傳,無論是消基會、各大NGO組織或政府機關(附件一)都做了許多檢測與努力,國人對於食品的安全衛生意識也逐步提高;但俗話說「看得見的敵人不可怕,看不見的敵人才可怕」,雖然食品的包裝、標示、外觀與風味能夠提供一定資訊讓消費者分辨優劣,卻仍有許多對人體具有危害性的物質可能深藏其中,非靠專業檢驗是無法得知其蹤跡,但它們卻真真實實傷害著我們的健康,其中最巨大的危機便是~抗生素殘留與耐藥性細菌!
自從抗生素於20世紀被人類發現以來,便以萬靈藥的姿態活躍在人類對抗細菌感染的戰場最前線(抗生素可對抗微生物感染,其中又以細菌為大宗),之後經由不斷地研究與發明出新的抗生素品項,讓大家曾天真地認為世界上將沒有治不好的疾病;殊不知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不但人類沒有發明出可對抗一切細菌的終極抗生素,反而在抗生素不斷濫用之下,使得許多細菌經由基因突變而對抗生素具備耐藥性,最終世界恐將面臨無藥可用的絕境,因此,如何藉由抗生素的有效管理來延長對細菌感染的有效性,已是當今全球所面臨最重要課題之一。
二、抗生素濫用是國內食安的最巨大危機
將抗生素濫用所引發殘留與耐藥性細菌的問題以「最巨大的危機」來形容,是基於以下幾項理由:
(一)台灣仰賴貿易進出口大量肉品,國際肉品間的抗生素殘留與耐藥性細菌會互相流通,沒有國家能夠潔身自愛而置身事外,亦即這是一件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國家層級的策略來因應。
(二)抗生素的監管與檢測是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涉及層面之廣超越食安範圍,需要國家上、中、下游各衛生主管機關的權責合作,加上藥廠的管理、養殖業者、屠宰廠與飲食業者的輔導,以及民眾消費意識的提升;其中只要一個環結脫勾,便會使全體國人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產生死角。
(三)我國雖已明定禁止使用的抗生素種類,甚至由2000年至今刪減了34種藥品,但於畜禽水產品殘留動物用藥檢測中,仍持續檢出禁藥。
(四)一旦人體受到耐藥性細菌的感染而致病,輕者花費大量醫藥費,重者則增加致死的風險,WHO更預估因耐藥性細菌而死亡的全球總人數將達到數百萬人。
(五)消費者,甚至是畜牧、養殖、屠宰與餐飲業者對抗生素濫用所產生耐藥性細菌的危害,認識仍然不足,亟需強加宣導以深化危機意識,以利自我保護與自主管理。
三、動物用抗生素在國內的使用背景
在台灣抗生素的使用分為「人用」與「動物用」,依國際消保組織聯合會(Consumers International,簡稱CI)指出,全球半數左右的抗生素是使用於禽畜飼養及水產養殖上,主要作用為醫治疾病、控制疫情、預防疾病與促進生長,其中大部份又用在促使動物快速成長以及預防疾病,故以此兩者為目的之使用最受關注。儘管全世界都在擔心抗生素濫用的問題,但抗生素的使用仍以驚人速度成長,預計將由2010年的63,200公噸增加到2030年的105,600公噸,增加幅度約三分之二。
至於台灣動物用抗生素的用量到底多可觀呢?《感染控制雜誌》曾針對1997~1999年擁有製造與輸入許可證的廠商進行調查,發現「人用抗生素」與「動物用抗生素」的年度使用量各占台灣全部抗生素使用量的24~30%及70~76%,亦即動物用量約為人類用量的2倍,占了總量的約四分之三。而依《上下游》於2015年底訪問國衛院感染症研究組特聘研究員(亦曾任2000~2006年「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主持人)的蘇益仁指出「畜牧業濫用抗生素所引發的肉品安全會是繼黑心油後,台灣尚未爆發的重大食安問題,就早年非正式監測得到的資料顯示,台灣動物用抗生素的使用量是人用抗生素的8倍!」
台灣畜牧與養殖業何以需要如此大量的動物用抗生素呢?台灣因為氣候溼熱使得動物較易生病,加上高密度的畜牧與養殖而使傳染機率增加,畜牧與養殖業者普遍有使用抗生素之習慣,大部分是將抗生素加入飼料中做為生長促進劑,次之是投入水中,最少則是直接注射。惟抗生素進入動物體內,腸道細菌在相當的時間待在一定的抗生素濃度之下,容易突變而產生耐藥性(尤其是沒有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菌),之後這些耐藥細菌無論藉由與動物直接接觸、吃下動物肉品、以動物排泄物施肥、甚至空氣傳播,便會廣泛散播至人體與環境之中。
四、耐藥性細菌傳染對消費者的影響
美國疾管局指出,有20%的抗藥性感染是來自食物與動物中的細菌,更嚴重的是,耐藥細菌若進入人體或環境中會群聚繁殖甚至再次變異,最終演變為具多重耐藥性的超級細菌,譬如國人最熟知、也是造成醫院內重症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以人類在社交關係中交互傳播為例,若畜牧與養殖業者非法將人用抗生素混入飼料中餵食,便容易產生出對人用抗生素具耐藥性的細菌,一旦人體感染這種細菌後,人類的藥物效果便大打折扣。
簡單來說,抗藥性細菌可能殘存在食物中而被人體攝入,接觸動物或受汙染的環境也可能直接傳染,更不排除有人傳人的機會,而其引發的嚴重影響如下:
(一)輕微受傷及手術足以致命:難以醫治因割傷或手術導致的細菌感染。
(二)部份疾病將更難醫治:抗生素治療肺炎、肺結核、淋病等感染的效果下降。
(三)治療變得更加昂貴:一般藥物失效後,需要較貴的藥物與較長的住院時間。
監察院曾於2000年作出「抗生素濫用影響國人健康」專案調查報告,提案糾正衛生署與農委會管制抗生素不力;糾正案指出,農委會允許畜牧場業主在飼料添加抗生素長期餵養動物,是導致濫用抗生素的禍首之一。之後農委會連續四年對養豬與養雞場的動物來源抗藥菌監測,發現大腸桿菌等五種細菌對動物用抗生素抗藥性都非常高,以大腸桿菌為例,歷年監測的抗藥性始終維持七至八成左右;對第一線人用抗生素,抗藥性也高達七成。
而依美國傳染病協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與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美國每年因耐藥性細菌致使約2百萬人生病、23,000人死亡;在歐盟地區每年造成25,000人死亡,醫療支出與生產力損失超過15億美元。因此,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已將抗生素導致的細菌耐藥性定位為一種「任何一個組織或國家無法獨自管理或減輕的全球風險」。
五、各大世界組職對細菌耐藥性問題的作為
抗生素所產生的細菌耐藥性是今日全球面對的重大威脅之一,大規模的抗生素濫用加速了超級耐藥細菌的產生,其影響已經散播至世界每個角落。鑑於細菌耐藥性正以新藥物開發無法趕及的速度蔓延,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經濟論壇已將此界定為全球衛生危機及風險。鑑於美國FDA核准上市的抗生素自1983年至2011年數量逐年下降,依照統計數字推估,約5至10年後將沒有新作用機轉的抗微生物製劑可供臨床使用。
2015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一份全球行動計畫,並敦促會員國於2017年5月前制定因應抗生素造成細菌耐藥性危機的國家層級策略,其中有5項目標:
(一)提高認識與理解
(二)加強監測和研究
(三)降低感染發生率
(四)適當使用抗生素
(五)確保在應對抗生素所造成的細菌耐藥性方面進行持續性投資,例如研發新藥物與診斷方法
而國際消保組織聯合會(CI)亦於2015年11月在WHO舉辦的「全球提高抗生素認識週」期間亦發起了「Antibiotics Off The Menu」(本會暫譯:「讓抗生素遠離餐桌」)全球運動,其重點包含了禁止濫用與減少抗生素的使用,以延長其對抗疾病的有效性。
本會為國際消保組織聯合會之一員,為響應「Antibiotics Off The Menu」運動,已制定一系列的調查、檢測與修法計畫如下:
(一)召開3次會內跨醫療糾紛、食品安全、衛生福利三大委員會會議,凝聚會內共識與意見。
(二)發函給台灣7家知名連鎖速食業者,請業者回覆針對「減少或禁止採購使用抗生素肉品」所做的計畫與行動。
(三)召開記者會,除提出本會的呼籲外,更積極邀請農委會防檢局、衛福部與環保署等權責機關共同出席,對國人說明政府在抗生素濫用議題上的監控與管制作為。
(四)依照國人飲食習慣,針對食用比例較多的肉品(如豬肉與魚肉)依照法規容許量的標準進行抗生素殘留的抽樣檢測,檢測結果不會只有合格與否,而是會公布殘留量的數據,以作為攝取量的參考,並於《消費者報導》雜誌中刊載。
(五)召開座談會,邀請消費者、政府權責機關、養殖與屠宰業者、各相關公會成員、藥廠、醫界共同與會,蒐集多方意見以整合出具體可行的修法方向。
(六)提出消基會版本的修法草案,並與簽署本會消保立委宣誓書的54位立法委員交換意見,研究後續推動修法細節。
(七)抗生素濫用議題需要長時間且多方的努力,本會將持續關注並追蹤改善情況,積極參與政府舉辦的相關會議,並隨時向消費者公布相關資訊。
六、台灣欠缺國家層級的權責機關進行主導
環境資訊中心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所指出,台灣每年飼養、屠宰約3億8千萬隻畜禽,全台2014年光是豬隻即屠宰供應807萬頭,若再加上牛、羊、雞、鴨、鵝、火雞共計148萬噸屠體,光是豬糞每年就有1,060萬噸;再根據農委會 2013年統計結果,畜禽廢棄物產生量約225萬公噸,其中禽畜糞219萬公噸占96.8%,畜禽屠宰後廢棄物26,465公噸占1.2%,還不含畜牧廢水。而這些巨量的數字背後,代表的正是無數耐藥細菌可能的傳染源!
詳查國內動物抗生素用藥相關法規包括:《動物用藥品管理法》(含《動物用藥品管理法施行細則》、《動物用藥品檢驗標準》、《優良藥品製造標準》、《動物用抗生素、麻醉、毒劇及生物藥品管理辦法》)、《飼料管理法》(含「飼料管理法施行細則」、「飼料添加物使用準則」)以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雖然依《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與《飼料管理法》第2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但實際執行抗生素的監控與管制的權責機關,可由肉品上市前與上市後,以及人類用或動物用來進行區分:
(一)動物用抗生素由農委會防檢局主責,人用抗生素則由衛福部食藥署主責。
(二)肉品上市前由農委會防檢局主責(頒布監控計畫由各地方縣市政府執行),上市後由衛福部食藥署主責(進行檢驗與抽查)。
(三)醫院端疾病防治與通報,則由衛福部疾管署主責。
(四)至於環境中耐藥性指標細菌病株的監控,經詢問農委會與環保署之結果,不屬於其業務範圍。
正因為肉品從農場到餐桌各有主責的機關,導致資訊難以統合、業務難收綜效,譬如國內抗生素用藥總量中人用與動物用的比例,因動物用抗生素與人用抗生素分屬防檢局與食藥署主管,兩邊數字無法整合公開做為公衛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實屬可惜;又如防檢局於源頭禁止養殖場使用非法抗生素且無發現不法行為,但食藥署實際進行市場抽查時卻常常驗出被禁用的品項(依食藥署2014年9~10月份禽畜水產品殘留動物用藥聯合稽查成果,抽查82件禽畜水產品中有8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9.8%),顯見上下游主責機關橫向聯繫與業務合作仍有進步空間。
而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暨第52條第1項之規定,對於不合格禽畜水產品應予沒入銷毀,違者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4條之規定,處以新臺幣6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另抽驗廠商拒不提供或提供資料不實者,可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之規定,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七、結論~莫忽視自身的消費力量
根據WHO對12個國家的調查統計,超過73%的受訪者指出,畜牧業者應該儘可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WHO認為在對抗細菌抗藥性這件事情上,消費者團體和公民團體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是第一線的,而且消費者對食品的滿意程度,以及不選購投藥量大的肉品,對於企業的行為會有重大影響。
本會曾於3月7日發函給國內7家大型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漢堡王、頂呱呱、21世紀與丹丹漢堡,請他們就「有計畫性地減少或禁用含抗生素肉品策略」進行回覆,截至14日為止,僅有麥當勞(附件一)與肯德基(附件二)以電話及書面回覆,而本會也將針對其餘5家業者繼續追蹤。
動物抗生素濫用問題是複雜而長遠的議題,但卻是個現在進行式,而且影響國人健康甚鉅,雖然改革聲音始終存在,惟政府仍沒有制訂國家層級的總體政策,以國家的高度來面對此等全球性的重大危機,若放任各主管機關各司其事而無法統合資源發揮綜效,恐怕濫用問題仍無法根治,遑論未來因政策引導而改善養殖環境、提高國人消費意識而促使動物用抗生素有禁用的一天。
台灣養殖業多屬高密度的精緻小農,抗生素於治療疾病與管制傳染之必要性,有其環境背景因素,本會不希望將抗生素汙名化,或是造成民眾不必要之恐慌,故將重點置於「政府統合、有效管理、健康養殖、民眾安心」之上。台灣積極想要加入WTO,對國際貿易倚賴亦深,若能在動物用抗生素此一議題的監管上制定國家層級的策略,不但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的努力,更是對國人健康最真實而長遠的保障。
消基會呼籲
對政府
(一)政府面對抗生素濫用而導致細菌抗藥性的全球危機,應響應WTO頒布的5項政策目標,制訂國家層級的策略。
(二)人用抗生素的避免濫用有健保的監控系統,但用量數倍的動物用抗生素卻缺乏嚴格的把關。國人每日三餐攝取肉類,若肉品中有抗生素殘留,長年累積下來不啻是對健康的慢性危害,同時也增加耐藥性細菌的產生機會,政府對此不可視而不見。
(三)動物用抗生素由農場到餐桌的監管機關分散在農委會防檢局、衛福部食藥署與衛福部疾管署,政府應由行政院統合轄下各主責機關的資源,合縱連橫以發揮綜效。
(四)農委會的監測計畫與食藥署的市場抽測,應爭取並編列預算將樣品數擴大,方能較全面知悉抗生素殘留之程度。
(五)農委會為《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與《飼料管理法》規定之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目標與方法督責各地農會輔導地方養殖業者,合法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六)政府應制訂法規將「抗生素」列為肉品生產履歷之必載項目,不但能有效約束業者,亦能帶動優良肉品的消費風氣,讓消費者用Smart Money來淘汰不符安全衛生要求的肉品。
(七)政府可制訂「友善畜養認證與標章」或「抗生素安全認證與標章」,如同在台灣主打有機的產品都需經過農委會的認證,如此可方便消費者在購買肉類時能輕易辨識何者是在友善環境中被飼養的安全肉品。抗生素目前在國內肉品訂有殘留容許量,故無法說零驗出,但可強調「抗生素安全」;而幼童與高風險族群的安全標準需靠法律規定,為成人安全攝取量的一定比例。
(八)歐盟已於2006年便禁止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政府應參考國際用藥趨勢,依國內動物用抗生素監控數據定期評估,並輔導養殖業者改善動物生長環境,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以朝向明令禁止於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目標。
(九)農委會應定期公開各縣市政府之抗生素監管資料,並與食藥署合作調查製作抗生素製劑的藥廠,將進口與國產的人用及動物用抗生素總量資訊公開,作為與國外比較及國內養殖面積換算之用,方能明白國內依賴抗生素的嚴重程度。
(十)關於養殖、屠宰等環境中耐藥性指標性細菌病株的檢測,目前欠缺主責的機關負責,惟環境亦是重要的傳染源之一,不該只是將重點放在動物與肉品上,而忽略了環境的影響。籲請政府指派相關專業機關(農委會或環保署),針對環境中耐藥性細菌病株進行計畫性的長期監控。
對畜牧、養殖與屠宰業者
(一)養殖業者應購買合法登記之動物用抗生素,並依法在獸醫師專業診斷下依處方籤使用抗生素,且在肉品上市前更應依衛福部規定的停藥期禁用抗生素一定時間。
(二)養殖與屠宰業者是具備高傳染風險的對象,因為在養殖與屠宰的過程中,過量抗生素亦會對環境與周遭的人造成影響,即使屠宰前有進行停藥排空亦同。而業者因為長期接觸可能存在耐藥細菌的動物與環境,更要有利人利己的觀念與動機,合法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三)抗生素正確的用藥原則是對症下藥,而不是亂槍打鳥,要依照獸醫師的專業判斷,確定正確的致病細菌才能以特定的抗生素治療,否則胡亂使用抗生素反而會破壞動物體內與環境中菌種的平衡。
(四)養殖業者應積極改善動物生長環境,方能從根本上將抗生素的使用限制於治療疾病與控制傳染,而非預防疾病與促進生長。
對速食業者與餐廳
(一)呼籲業者「制訂具透明度的採購政策」、「分階段淘汰以人用抗生素飼養的肉類」、「由公正第三方審核政策的執行」與「適時向公眾發布資訊」。
(二)業者對於購買的肉品應實施自主檢驗,並鼓勵餐飲業者彙整資源自組「品管聯盟」,如同旅遊業者亦有籌組旅遊品質保障協會。
(三)身為全球最大連鎖餐飲業者的麥當勞總公司於2015年3月宣布,2年內麥克雞塊等產品將禁用施打抗生素的雞肉,唯僅限於美國1萬4千間門市,但此等領頭行為已可在一定程度改變速食供應鏈的生態。因此國內餐飲業者不該忽視自身的力量與企業責任,應在合理範圍制訂策略響應逐步減少與禁用施打抗生素的肉品。
對消費者
(一)儘量選擇具有生產履歷的肉品。
(二)肉品必須煮熟後才可食用。
(三)正確認識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四)若曾接觸動物或出入具傳染風險性的場所(如養殖場、屠宰場、動物農場、醫院等),請務必清潔雙手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