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回首頁

:::

消費者保護(資料來源: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

加拿大牛肉進口政策 應落實公開資訊與加強檢驗能量(資料來源:消費者保護處)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
  • 點閱次數:3235

台灣近年接連爆發數起國內的重大食安事件,民眾對於食品安全的消費知識與意識也逐漸提高,政府機關也致力稽查檢驗,各項嚴格的行政管制措施陸續出爐,眼見國內食安環境正在掀起改革的序幕,國外輸入的產品更需加強把關! 值此國內食安信心重新建立的重要時刻,食藥署宣布自7月8日起將重新開放加拿大牛肉進口,在對社會大眾宣導不夠充份的情形下,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被政策突襲的懷疑與不適。畢竟,加拿大在去年二月才爆發第19例典型牛海綿狀腦病(BSE),俗稱狂牛症,該病潛伏期長達7年,如今時隔不到一年半便重新開放進口。 此一開放政策,牽涉到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依《食安法》第4條,應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符合滿足國民享有之健康、安全食品以及知的權利、科學證據原則、事先預防原則、資訊透明原則;除此之外,與廣大消費者的充分溝通,更是重要。 有鑑於此,本會呼籲行政院應針對以下各點,儘速向社會大眾說明: 一、「三管五卡」中的邊境查驗,其實只有核、標、開、查等行政措施,及查看帶骨肉是否帶有禁止進口的脊髓與神經組織,並未實際抽「驗」普利昂蛋白(造成狂牛症、人類庫賈氏症的元凶)。政府應說明如何落實五卡中「驗」的環節。 二、牛海綿狀腦病或人的庫賈氏症在各國之發生率均極低,但本病之發生猶如冰山之一角,因為一旦發生,即表示整個飼料供應鏈甚至是環境都已經汙染,後續之病例將接踵而至,極難找到源頭予以控制,故不可輕忽。 目前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均已建立專職、專責、專業的生物風險評估與查驗機制,包含指定主責機關、建置實驗室檢驗能量、設立監督委員會等。我國亦必須如此,方得以向國人保證能對進口牛肉進行嚴格把關與控管。且未來若國內發生牛海綿狀腦病或人的庫賈氏症時,國家有機制、有設備、有能力、有數據,能夠依據平日的監測數據資料,立刻查出感染來源並建立防疫機制。 政府應說明如何落實事先預防原則,包括國內檢驗普利昂蛋白的專責機關、檢驗能量、檢驗結果,以及委託之健康風險評估機構。 三、相關之系統性(例行性)查核報告、風險評估報告、與會議紀錄,目前多只有結論或粗略的說明,相較於國外類似文件之內容,明顯不足。政府應說明如何落實資訊透明原則,以滿足國民享有知的權利,以及符合科學證據的原則。 四、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關於進口產品風險控制的準則,進口國應該進行由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溝通共同構成的「風險分析」體系,欲發揮該體系的完整功能,需有透明和雙向的風險溝通於整個分析流程,所有的風險利害關係方都應該享有同等的資料獲得權,以免淪為黑箱作業。政府應說明如何落實OIE的風險分析建議。 五、食藥署強調我國是上一波禁令中最後開放加拿大牛肉進口的國家,惟開放的晚或早,並不代表把關的嚴格與否,況且各國的經貿環境、食品安全管理、及民眾關注程度,與我國全然不同。政府應彙整說明各國對加拿大牛肉的進口限制措施,公開處理流程,以昭公信。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回頁首